研究室

核技术研究室(501室)

本学科点始建于1961年,当时主要承担901堆和国家工程的辐射屏蔽实验任务。至1978年前,又围绕国家重点工程进行堆用探测器、辐射测量仪表、屏蔽设计、燃料破损测量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。改革开放以来,按照中央精神,将工作重点转向国民经济重点部门,大力开展民用核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。这二十多年来,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军/民用辐射探测技术、工业核测控技术与仪器(如测厚仪、密度计及核子秤等)、核分析技术(如中子活化分析、X荧光分析、煤灰分分析等)、核无损检测技术(如中子照相、工业DR/CT、和集装箱检测等)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。特别是,自1990年倡议并牵头争取到国家科委"八五"攻关项目"大型集装箱检测研究"以来,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加速器型集装箱检测系统,后又首创发明了"钴-60集装箱检测系统",达国际领先水平,实现了产业化,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目前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:①电离辐射探测学--这是各项应用核技术的专业基础,包括辐射物理、射线探测器、探测方法和信号采集与处理等;②射线无损检测技术--这包括集装箱检测技术、工业DR/CT检测技术以及中子照相无损检测技术等;③工业核测控技术(Nuclear Control System)--目前主要是在单件测控仪表研发的基础上向大型核测控系统(如大型轧机的板型实时测控系统)发展;④核医学--主要开展核影象学方面的研究。

上述研究方向的共同特点是:既有很高的学术水平,又紧密结合国民经济迫切需要,有广阔的市场与产业化前景,已经或即将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。如射线无损检测技术方面的集装箱检测系统研发工作,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又为国家打击走私事业"办了一件大事",获重大经济与社会效益。

目前,本学科点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已明显处于领先地位,其主要优势在辐射探测学和核无损检测等方面,而在核分析技术方面则因近年投入减少而发展缓慢,有明显不足。

本学科点尽管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项目,但与世界一流学科仍有不小的差距,主要是在综合素质与整体实力方面。例如:还缺乏世界一流的实验设施和大师级的专家;缺乏专业基础理论方面的创新工作;在大型工业核测控系统方面还刚刚起步;核分析技术及核医学领域的工作还很薄弱。

为缩短与世界一流的整体差距,按照"有所为有所不为"的原则与思路,今后5年建设的主要目标是:①进一步发展、巩固在气体阵列探测器与钴-60大型客体检测系统方面的领先地位,继完成铁路列车检测系统后进一步研究、完成机场货箱检测系统和大型客体CT检测系统,同时完成一流无损检测中心实验室的改、扩建工作;②大力开展辐射探测学基础理论、探测器件和探测方法的研究,在发表论文和获权专利方面均有明显增长,同时完成探测器研究与生产基地的现代化改建工作;③探索开展大型工业核测控系统、核分析和仪表和系统以及核医学仪器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。

预期完成上述目标后,本学科点的总体水平将接近世界一流,而某些领域则能继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届时,主要科技队伍将由数名教授、十余名副教授以及相应数量的讲师、工程师组成,学科点的年经费数将达数千万元的档次,整体实力与综合素质都将比目前有显著的提高。